维生素D缺乏症的检查方法主要有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测、血清钙磷检测、甲状旁腺激素检测、骨密度检测、X线检查等。
1、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测
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测是诊断维生素D缺乏症的金标准,可直接反映体内维生素D的储存水平。检测结果低于20纳克/毫升提示维生素D缺乏,20-30纳克/毫升为不足。该检测需空腹抽血,结果受季节、日照等因素影响,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2、血清钙磷检测
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血钙、血磷水平异常。典型表现为血钙降低或正常低值,血磷降低。严重时可出现低钙血症相关症状如手足抽搐。该检测可与25-羟维生素D检测同步进行,辅助评估维生素D缺乏对矿物质代谢的影响。
3、甲状旁腺激素检测
维生素D缺乏会刺激甲状旁腺激素代偿性升高,形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检测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有助于判断维生素D缺乏的严重程度。若25-羟维生素D降低同时伴甲状旁腺激素升高,提示维生素D缺乏已引起生理代偿反应。
4、骨密度检测
长期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是常用骨密度检测手段,可评估腰椎、股骨颈等部位的骨矿物质含量。儿童患者可能出现佝偻病特征性改变,成人则多见骨软化症表现。
5、X线检查
儿童严重维生素D缺乏时,X线可见干骺端增宽、杯口状改变、骨骺线模糊等佝偻病特征。成人患者可能出现假性骨折或骨皮质变薄。X线检查对典型病例有诊断价值,但对早期或轻度缺乏敏感性较低。
日常可通过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海鱼、蛋黄、强化乳制品等补充,同时保证每日15-30分钟日照。但已出现明显症状或检测异常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治疗,避免自行大剂量补充维生素D制剂导致中毒风险。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对评估疗效和调整方案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