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可能提示肾脏损伤或全身性疾病,其危害主要包括肾功能恶化、血栓风险增加及营养不良。蛋白尿的3个易忽视危害为加速肾小球硬化、诱发心血管并发症、导致低蛋白血症。
1、肾功能恶化
长期蛋白尿会加速肾小球硬化,尿液中持续丢失蛋白可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导致滤过功能逐渐下降。患者可能出现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表现,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脏病。需定期监测尿蛋白定量及肾功能指标,必要时使用缬沙坦胶囊、黄葵胶囊等药物控制蛋白尿。
2、心血管并发症
大量蛋白尿会导致脂质代谢紊乱和凝血功能异常,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风险。患者可能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表现为胸闷、心悸等症状。建议完善血脂、心电图检查,可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干预。
3、低蛋白血症
尿蛋白丢失超过肝脏代偿能力时,血浆白蛋白水平持续降低,可能引发水肿、免疫力下降等问题。严重者可出现胸腔积液、腹水,需通过饮食补充优质蛋白,必要时输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同时需排查肾病综合征等基础疾病。
发现蛋白尿后应限制每日食盐摄入量在5克以内,优先选择鱼、蛋清等易吸收的动物蛋白。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肾脏负担,建议每周进行3-5次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定期复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肾功能,若出现下肢水肿或尿量减少需及时就医。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糖控压,减少蛋白尿对靶器官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