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结石可能会出现蛋白尿,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泌尿系结石通常由代谢异常、尿路梗阻、感染等因素引起,蛋白尿的出现可能与结石导致的尿路损伤或继发感染有关。
泌尿系结石在移动或嵌顿过程中可能划伤尿路黏膜,导致少量血液和蛋白质渗入尿液,形成一过性蛋白尿。这种情况多见于结石体积较大、表面粗糙的患者,常伴随肉眼血尿或排尿疼痛。若结石合并尿路感染,炎症反应会破坏肾小球滤过屏障或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使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升高,此时蛋白尿可能持续存在并伴有尿频尿急等症状。
少数情况下,长期存在的泌尿系结石可能引发梗阻性肾病,造成肾小球内压升高和滤过膜损伤,导致病理性蛋白尿。这种情况多见于双侧输尿管结石或孤立肾结石患者,可能伴随肾功能减退和血压升高。部分患者本身存在慢性肾脏疾病,泌尿系结石可能加重原有蛋白尿症状。
出现蛋白尿时应完善尿常规、泌尿系超声等检查,明确蛋白尿性质及结石位置。建议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减少结晶沉积,限制高草酸食物摄入,避免久坐和憋尿。若蛋白尿持续存在或伴随水肿等症状,需及时排查肾小球疾病等继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