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得上紫癜可能与遗传因素、感染、药物过敏、免疫异常、血液疾病等原因有关。紫癜主要表现为皮肤或黏膜出现瘀点、瘀斑,可能伴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1、遗传因素
部分紫癜患者存在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或血管壁结构异常,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这类患者通常自幼即有反复出血倾向,皮肤紫癜多对称分布。家长需注意观察儿童异常出血情况,成年后应定期监测凝血功能。确诊后需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氨甲环酸片或维生素K1注射液辅助治疗。
2、感染因素
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引发过敏性紫癜,常见于链球菌感染后。患者除皮肤紫癜外,可能伴有关节肿痛、腹痛等症状。治疗需控制感染源,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抗感染,配合氯雷他定片缓解过敏反应。感染期间应卧床休息,避免进食海鲜等易致敏食物。
3、药物过敏
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药物可能导致药物性紫癜,表现为用药后突发皮肤瘀斑。常见致敏药物包括青霉素V钾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发现药物过敏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严重者需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抗过敏治疗。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者就医时应主动告知医生。
4、免疫异常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引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可能出现口腔血疱等严重出血表现。需通过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调节免疫,严重血小板减少时可使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日常需避免磕碰,使用软毛牙刷防止牙龈出血。
5、血液疾病
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病会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或功能异常,引发广泛性紫癜,常伴随贫血、发热等症状。确诊需骨髓穿刺检查,治疗包括环孢素软胶囊等免疫抑制剂,或输注血小板悬液等支持治疗。患者应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避免感染加重病情。
紫癜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损部位。饮食宜选择易消化、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猕猴桃、西蓝花,避免坚硬食物划伤消化道黏膜。进行适度活动时做好防护,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外伤出血。定期复查血常规和凝血功能,严格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不可自行停用激素类药物。出现新发瘀斑、呕血等异常情况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