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查D-二聚体主要是为了评估血栓形成倾向和监测妊娠相关并发症风险。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其水平升高可能提示凝血功能异常或潜在血栓性疾病,妊娠期生理性升高但需警惕病理性因素。
1、血栓风险评估
妊娠期血液呈高凝状态,D-二聚体水平会生理性升高2-4倍。检测可帮助识别静脉血栓栓塞高风险孕妇,如既往有深静脉血栓史、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或遗传性易栓症患者。异常升高需结合超声等检查排除下肢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
2、子痫前期筛查
子痫前期患者血管内皮损伤会激活凝血系统,导致D-二聚体显著升高。对于血压升高伴蛋白尿的孕妇,动态监测D-二聚体有助于判断病情进展,水平超过5mg/L需警惕胎盘早剥等严重并发症。
3、胎盘功能监测
胎盘局部微循环障碍时,D-二聚体可反映胎盘缺血缺氧程度。复发性流产或胎儿生长受限孕妇中,持续高水平可能提示胎盘血管病变,需加强胎儿监护并考虑抗凝治疗。
4、鉴别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起病凶险,D-二聚体可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至10mg/L以上。对于突发呼吸困难、低血压的产妇,结合D-二聚体暴发性升高可辅助诊断,需立即启动多学科抢救。
5、术后血栓预防
剖宫产术后D-二聚体峰值常出现在产后3天,水平超过3mg/L的产妇发生静脉血栓概率增加。对于肥胖、高龄或长期卧床的产妇,检测结果可指导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的疗程调整。
孕妇检测D-二聚体需空腹采血,避免剧烈运动后检测。日常应保持适度活动,避免长时间静坐,穿着医用弹力袜可改善下肢循环。若出现单侧下肢肿胀、胸痛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所有异常结果均需由产科医生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必要时联合血管外科、血液科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