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小头半脱位主要表现为患侧肘部疼痛、活动受限和拒绝使用患肢。桡骨小头半脱位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通常由牵拉手臂等外力作用引起,可能伴随桡骨头与环状韧带的位置异常。
1、肘部疼痛
患儿常因桡骨头从环状韧带中部分滑脱出而出现肘部外侧疼痛,疼痛程度多为轻度至中度,触碰或活动肘关节时疼痛加剧。疼痛可能向腕部或肩部放射,但无红肿表现。家长需注意观察是否因疼痛导致患儿哭闹不安,避免强行活动患肢。
2、活动受限
患侧前臂多保持旋前位且肘关节屈曲,患儿拒绝主动旋转前臂或伸直肘部。被动活动时可感到阻力,但无骨擦音或明显畸形。这种功能性障碍与环状韧带卡压桡骨头有关,家长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复位。
3、拒绝使用患肢
患儿常以健侧手托住患肢置于胸前,表现为假性瘫痪样姿势。日常活动中可见患肢悬垂不用,但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这种情况需与肱骨髁上骨折鉴别,后者可能出现淤青或明显肿胀。
4、局部压痛
桡骨头处有明确压痛点,按压时患儿抗拒明显。压痛范围局限,不伴随皮肤温度升高或皮下出血。检查时应轻柔触诊,避免加重损伤。若发现压痛范围扩散或伴有骨异常活动,需警惕合并骨折可能。
5、复位弹响
医生实施旋后复位法时,可闻及轻微弹响声,提示桡骨头回归正常位置。成功复位后症状立即缓解,患儿可在短时间内恢复患肢活动。家长需注意复位后24小时内避免再次牵拉患肢,防止复发。
发现儿童出现上述症状时,家长应立即停止活动患肢并用三角巾临时固定,避免热敷或按摩。就诊时需详细向医生描述受伤经过,常规X线检查可排除骨折。复位后建议观察1-2周,期间避免提拉患儿手臂,选择开襟衣物方便穿脱。日常看护中注意牵拉动作轻柔,预防性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有助于骨骼韧带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