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脑出血通常需进行头颅CT、磁共振成像、脑血管造影、脑脊液检查及颅内压监测等检查。这些检查有助于明确出血位置、范围及并发症,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1、头颅CT
头颅CT是创伤性脑出血的首选检查,能快速显示出血部位、血肿大小及周围脑组织受压情况。急性期出血表现为高密度影,可伴随脑水肿或中线结构移位。对于疑似颅骨骨折或合并其他损伤的患者,CT还可评估骨质结构。检查无创且耗时短,适合急诊快速诊断。
2、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对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脑出血的诊断更敏感,可区分不同时期的血红蛋白降解产物。弥散加权成像能早期发现缺血性损伤,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微小出血灶识别率高。该检查适用于病情稳定后评估脑实质损伤程度,但检查时间较长,不适用于紧急情况或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
3、脑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可明确是否存在血管畸形、动脉瘤或外伤性血管损伤等出血原因。通过注入造影剂动态观察血管形态,对拟行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患者具有指导意义。属于有创检查,需评估肾功能及造影剂过敏风险,通常在其他检查无法明确病因时采用。
4、脑脊液检查
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可辅助诊断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内感染。血性脑脊液提示出血扩散至蛛网膜下腔,生化检查可鉴别外伤性与自发性出血。需严格掌握适应症,严重颅内压增高者禁忌穿刺,避免诱发脑疝。
5、颅内压监测
通过植入传感器持续监测颅内压变化,适用于重症患者或血肿量较大的情况。动态数据可评估脑灌注状态,指导脱水治疗和手术时机选择。监测需严格无菌操作,存在感染、出血等并发症,通常用于神经重症监护病房。
创伤性脑出血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等增加颅内压的行为。饮食以低盐、高蛋白、易消化为主,昏迷患者需鼻饲营养支持。康复期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认知训练和肢体功能锻炼,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恢复情况。出现头痛加重、意识改变等异常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