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主要有调整饮食结构、保持规律作息、监测病情变化、心理疏导、遵医嘱用药等方式。
1、调整饮食结构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需选择低渣、低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高脂或乳制品。急性发作期可采用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缓解期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日少量多餐,减少肠道负担,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预防脱水。
2、保持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改善肠道蠕动和免疫力。避免久坐或剧烈运动,减少腹部压力。建立固定排便习惯,但无须强迫排便,腹泻时及时清洁会阴部皮肤。
3、监测病情变化
每日记录排便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观察是否出现血便、发热或体重下降。定期复查血常规、粪便钙卫蛋白等指标。外出时随身携带应急药物和清洁用品,出现剧烈腹痛、大量便血或持续高热时需立即就医。
4、心理疏导
长期疾病可能引发焦虑或抑郁情绪,可通过正念冥想、心理咨询等方式缓解压力。加入患者互助小组分享经验,避免因羞耻感延误治疗。家属应给予情感支持,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减少情绪波动对肠道功能的影响。
5、遵医嘱用药
严格按处方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泼尼松龙片、益生菌制剂等药物,不可自行增减剂量。灌肠治疗时注意操作规范,保留时间充足。定期评估药物副作用,如长期使用激素需监测骨密度。生物制剂治疗期间避免接种活疫苗。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需长期综合管理,日常避免吸烟饮酒等诱发因素。饮食可尝试记录食物日记,识别个体敏感食物。缓解期每3-6个月复查肠镜,育龄期女性孕前需进行病情评估。外出就餐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餐厅,旅行时备足药物并了解目的地医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