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凉了胃老吐可通过调整饮食、腹部保暖、少量多次饮水、按摩腹部、服用药物、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小儿胃肠受凉呕吐通常由饮食不当、腹部受寒、胃肠功能紊乱、病毒性胃肠炎、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呕吐期间暂停固体食物,症状缓解后给予米汤、稀粥等流质食物,避免油腻、生冷及高糖食物。母乳喂养婴儿可减少单次哺乳量,增加哺乳频率。6个月以上婴幼儿可口服补液盐溶液预防脱水。
2、腹部保暖
用温热毛巾或婴儿专用暖水袋热敷腹部,温度控制在40℃以下,每次10-15分钟。穿着棉质腹围或高腰裤避免脐周受凉,睡眠时加盖薄毯保持腹部温度恒定。
3、少量多次饮水
每次呕吐后间隔30分钟喂5-10毫升温水或口服补液盐溶液,24小时内分多次补充。1岁以上儿童可少量饮用苹果汁稀释液,避免一次性大量液体刺激胃部不适。
4、按摩腹部
家长洗净双手后搓热手掌,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柔按摩3-5分钟,配合捏脊手法从尾椎至大椎穴提捏皮肤,每日2-3次促进胃肠蠕动。注意避开饭后1小时内操作。
5、服用药物
细菌感染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抗生素。胃肠功能紊乱可选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蒙脱石散等药物。呕吐严重时按医嘱使用多潘立酮混悬液。
6、及时就医
出现持续呕吐超过12小时、呕吐物带血或胆汁、尿量明显减少、精神萎靡或高热时,需立即就医排查肠套叠、脑膜炎等急症。就医前记录呕吐频率、性状及伴随症状供医生参考。
家长需保持患儿侧卧防误吸,呕吐后及时清洁口腔。恢复期逐渐增加饮食量,优先选择蒸苹果、山药粥等易消化食物。日常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避免生冷食物刺激,气候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若反复出现胃肠不适,建议进行过敏原检测与肠道菌群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