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炎可能由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细菌或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发热、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脑炎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对症支持治疗等方式干预。
1、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是脑炎最常见的病因,单纯疱疹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西尼罗河病毒等均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病毒通过血液或神经途径侵入脑实质,导致脑组织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突发高热、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等症状。临床常用阿昔洛韦注射液、更昔洛韦胶囊、利巴韦林颗粒等抗病毒药物,需配合脱水降颅压治疗。
2、自身免疫反应
自身免疫性脑炎由机体产生抗神经元抗体攻击脑组织所致,抗NMDAR抗体、抗LGI1抗体等是常见致病抗体。这类脑炎起病隐匿,早期可能出现精神行为异常、记忆力减退等非典型症状。确诊需进行脑脊液抗体检测,治疗主要采用甲泼尼龙片、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液、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等免疫调节药物。
3、细菌寄生虫感染
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等细菌以及弓形虫、疟原虫等寄生虫也可引发脑炎。这类感染多存在疫区接触史或免疫缺陷基础,起病相对缓慢但病程迁延。结核性脑炎患者常有低热盗汗,寄生虫性脑炎多见癫痫发作。治疗需联合异烟肼片、吡喹酮片等病原体特异性药物,严重者需进行脑室引流手术。
预防脑炎需注意防蚊灭蚊、按时接种疫苗,出现持续头痛伴发热时应及时就诊。恢复期患者应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可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促进神经修复。免疫功能低下者需定期监测,防止机会性感染导致脑炎复发。日常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限制高脂高糖食物摄入,有助于控制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