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肺炎是否严重需结合病情判断,轻症可自愈,重症可能危及生命。病毒性肺炎的危害主要有继发细菌感染、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慢性肺损伤、传播风险等。
1.继发细菌感染
病毒侵袭呼吸道黏膜后可能破坏局部免疫屏障,增加细菌感染概率。常见继发感染包括肺炎链球菌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等,表现为咳黄脓痰、反复高热。需通过痰培养明确病原体后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治疗。
2.呼吸衰竭
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肺泡广泛渗出导致氧合障碍,表现为呼吸急促、口唇发绀、血氧饱和度下降。需通过动脉血气分析确诊,严重时需无创通气或气管插管。高龄或合并慢阻肺者风险更高。
3.多器官功能障碍
全身炎症反应可能累及心脏、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出现心肌酶升高、少尿、黄疸等症状。常见于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需监测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必要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治疗。
4.慢性肺损伤
部分患者康复后遗留肺纤维化改变,表现为活动后气促、肺功能下降。高分辨率CT可见网格状阴影,需长期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等抗氧化药物,配合呼吸康复训练。
5.传播风险
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具有强传染性,可通过飞沫、接触传播。家庭聚集性发病常见,需做好隔离防护,对密切接触者可预防性使用奥司他韦颗粒等抗病毒药物。
病毒性肺炎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进食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蛋类帮助组织修复。恢复期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避免剧烈运动。出现持续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及时复查胸部CT,孕妇、婴幼儿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更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