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出现疼痛可通过调整饮食、热敷缓解、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萎缩性胃炎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自身免疫异常、长期药物刺激、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油腻、过冷过热的食物。少量多餐,减轻胃肠负担。戒除烟酒,减少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摄入。
2、热敷缓解
用温热毛巾敷于上腹部,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15-20分钟。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胃部痉挛性疼痛。注意避免烫伤皮肤,糖尿病患者慎用。
3、药物治疗
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需遵医嘱使用四联疗法,如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胶体果胶铋胶囊、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胃酸过多者可选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咀嚼片。疼痛明显时短期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解痉。
4、内镜治疗
对于伴有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的病灶,可在内镜下进行黏膜切除术或射频消融术。内镜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适用于局限性病变。术后需定期复查胃镜监测病情变化。
5、手术治疗
重度不典型增生或癌变倾向者需考虑胃部分切除术。手术方式包括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根据病变范围选择远端胃切除或全胃切除。术后需长期随访,补充维生素B12等营养素。
萎缩性胃炎患者应建立规律作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日常可适量食用猴头菇、山药等养胃食材,忌食腌制、霉变食物。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胃镜及病理检查,监测胃黏膜变化。出现持续疼痛加重、消瘦、黑便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