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了过期的食品可能会出现胃肠不适、食物中毒等不良反应。过期食品可能滋生细菌或产生毒素,主要风险包括呕吐腹泻、腹痛腹胀、过敏反应等,严重时可能引发脱水或感染。
食品过期后微生物可能超标,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宝宝胃肠功能较弱,易出现急性胃肠炎。症状通常在进食后2-6小时出现,表现为频繁呕吐、水样便,可能伴随低热。此时需暂停固体食物,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避免脱水。若呕吐持续超过12小时或出现血便,应立即就医。
部分过期食品会产生黄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可能损伤肝脏功能。坚果类、谷物类食品霉变风险较高,宝宝摄入后可能出现食欲减退、皮肤黄染等异常表现。乳制品过期后蛋白质变性,可能引发荨麻疹、嘴唇肿胀等过敏反应。家长需检查食品保质期,发现包装胀气、异味或霉斑立即丢弃。哺乳期母亲食用过期食品也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
建议家长妥善存放食品并定期清理,避免宝宝误食过期物品。婴幼儿食品开封后应按说明及时食用,未吃完的辅食不建议冷藏超过24小时。若宝宝误食过期食品,可先观察精神状态和排便情况,出现嗜睡、尿量减少等脱水征兆或高热时需急诊处理。日常注意培养饮食卫生习惯,餐具定期消毒,生熟食品分开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