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阴影可能由肺炎、肺结核、肺肿瘤、肺栓塞、肺纤维化等疾病引起。肺部阴影通常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具体原因主要有肺部感染、肺部良性病变、肺部恶性肿瘤、肺血管疾病、职业性肺病等因素。
1、肺部感染
细菌性肺炎可能导致肺部出现片状阴影,患者常有发热、咳嗽、咳黄痰等症状。病毒性肺炎可表现为双肺多发磨玻璃样阴影,伴有呼吸困难。真菌感染多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影像学可见结节或空洞样改变。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抗生素、抗病毒或抗真菌药物,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磷酸奥司他韦胶囊、伏立康唑片等。
2、肺部良性病变
肺错构瘤在CT上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阴影,内含脂肪或钙化成分。炎性假瘤多与既往感染相关,呈孤立性结节。肺囊肿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可见薄壁囊性阴影。多数良性病变无需特殊治疗,定期随访即可,若出现压迫症状可考虑手术切除。
3、肺部恶性肿瘤
原发性肺癌常表现为分叶状结节或肿块,可能伴有毛刺征和胸膜凹陷。转移性肺癌多为多发性结节,原发灶常见于乳腺、结肠等部位。小细胞肺癌生长迅速,早期即可发生转移。确诊需依靠病理活检,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及靶向治疗等综合手段。
4、肺血管疾病
肺栓塞导致肺动脉阻塞,CT肺动脉造影可见充盈缺损。肺梗死表现为楔形实变影,基底朝向胸膜。肺动静脉畸形呈异常血管团,可能引起咯血。抗凝治疗是肺栓塞的基础治疗,严重病例需溶栓,常用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等。
5、职业性肺病
尘肺病可见弥漫性结节和纤维化阴影,与长期吸入粉尘有关。矽肺特征性表现为肺门淋巴结蛋壳样钙化。职业性哮喘可能导致暂时性阴影。预防关键在于职业防护,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晚期可考虑肺移植。确诊患者应调离粉尘作业岗位。
发现肺部阴影应完善胸部CT、肿瘤标志物、支气管镜等检查明确诊断。日常生活中需戒烟,避免接触粉尘和有害气体,注意观察咳嗽、胸痛等症状变化。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低剂量CT筛查,确诊后严格遵医嘱治疗,不同病因的肺部阴影预后差异较大,早期干预可改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