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T段改变是心电图检查中常见的异常表现,可能提示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或心肌炎等病理状态,也可能与生理性因素有关。
1、心肌缺血
ST段压低或T波倒置常见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关。患者可能伴随胸闷、活动后胸痛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硝酸甘油片等药物改善血流,严重时需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估血管情况。
2、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可引起T波低平或U波增高,高钙血症可能导致ST段缩短。这类改变多与腹泻、利尿剂使用或肾功能异常相关。需通过血生化检查确认电解质水平,针对性地补充氯化钾缓释片或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3、心肌炎
病毒感染后可能出现弥漫性ST段抬高伴T波双向改变,患者常有发热、乏力前驱症状。确诊需结合心肌酶谱和心脏超声,治疗包括卧床休息、辅酶Q10胶囊等营养心肌药物,重症需使用甲泼尼龙片控制炎症。
4、心包炎
急性期可见广泛导联ST段弓背向下抬高,与胸膜性胸痛、发热相关。病因包括结核、病毒感染等,需通过心包穿刺明确诊断。治疗以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症状,必要时行心包引流术。
5、生理性变异
体位变化、过度换气或焦虑可能导致一过性ST-T改变,多见于年轻人群。这类改变通常无伴随症状,重复检查时可恢复正常。建议消除诱因后复查心电图,无须特殊干预。
发现ST-T段改变应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避免自行解读报告。建议完善动态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等进一步检查,日常生活中需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限酒,突发胸痛或心悸时立即就医。定期心内科随访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心脏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