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肺炎与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变部位、病因机制及临床表现。间质性肺炎主要累及肺泡间隔和肺间质,通常由环境暴露、药物反应或自身免疫疾病引发;慢性支气管炎则局限于支气管黏膜,长期吸烟或空气污染是常见诱因。两者在咳嗽性质、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1、病变部位
间质性肺炎的病理改变集中于肺泡壁和肺间质,导致气体交换障碍。高分辨率CT可见网格状阴影或蜂窝肺改变,肺功能检查显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慢性支气管炎病变位于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支气管镜可见黏膜充血水肿,黏液腺增生导致管腔狭窄,肺功能以阻塞性通气障碍为特征。
2、病因机制
间质性肺炎多与职业性粉尘接触(如石棉、硅尘)、结缔组织病(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或特定药物(胺碘酮、博来霉素)相关,病理表现为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化。慢性支气管炎主要因长期吸烟、空气污染物刺激引发,病理特征为杯状细胞增生和黏液分泌亢进,反复感染可加重气道重塑。
3、临床表现
间质性肺炎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伴干咳,听诊可闻及Velcro啰音,晚期出现杵状指和低氧血症。慢性支气管炎以晨间咳痰、冬季加重的慢性咳嗽为主,急性发作时痰量增多呈脓性,喘息症状在感染控制后可缓解,长期进展可并发肺气肿。
4、影像学差异
间质性肺炎胸部CT显示双肺基底部分布为主的磨玻璃影、网格影,晚期呈蜂窝肺改变伴牵拉性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X线可见支气管壁增厚呈"轨道征",肺纹理增粗紊乱,肺气肿患者可见肺野透亮度增加和膈肌低平。
5、治疗方向
间质性肺炎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片)控制炎症,抗纤维化药物(吡非尼酮胶囊)适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慢性支气管炎以支气管扩张剂(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和祛痰药(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为主,急性期需加用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
两类疾病患者均需戒烟并避免呼吸道刺激物,间质性肺炎患者建议定期监测肺功能及血氧饱和度,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需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或发热时应及时就诊,长期氧疗患者需规范使用制氧设备并预防二氧化碳潴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