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与慢性喘息性气管炎的区别主要在于发病机制、症状特征及治疗方式。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可逆性气流受限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慢性喘息性气管炎则属于慢性支气管炎的特殊类型,多与长期吸烟或环境污染相关,表现为持续性咳嗽咳痰伴喘息。
1、发病机制差异
哮喘的发病与遗传易感性和环境过敏原刺激有关,患者气道存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变态反应起重要作用。慢性喘息性气管炎主要由长期吸烟、粉尘吸入等导致气道黏膜损伤,病理改变以杯状细胞增生、黏液腺肥大为主,炎症细胞以中性粒细胞占优势。
2、临床表现不同
哮喘发作具有突发性和可逆性,夜间或凌晨症状加重,表现为发作性喘息、胸闷,症状可自行缓解或经药物治疗后消失,缓解期可无异常。慢性喘息性气管炎的喘息症状持续存在且逐渐加重,常伴晨起咳大量黏液痰,寒冷季节易急性加重,肺功能呈进行性下降。
3、诊断标准区别
哮喘诊断依赖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阳性等可逆性气流受限证据,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值升高。慢性喘息性气管炎需满足连续两年、每年持续三个月的咳痰喘息症状,肺功能显示不可逆通气功能障碍,影像学可见支气管壁增厚。
4、治疗原则差异
哮喘以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控制炎症为主,急性发作时需使用短效支气管扩张剂。慢性喘息性气管炎需戒烟并避免有害气体暴露,采用祛痰药、支气管扩张剂对症处理,急性加重期可能需抗生素治疗,部分患者需长期氧疗。
5、预后转归不同
哮喘通过规范治疗多数患者可达到临床控制,肺功能保持正常。慢性喘息性气管炎呈渐进性发展,后期常合并肺气肿形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现呼吸衰竭、肺心病等并发症,预后相对较差。
两类疾病均需避免接触冷空气、烟雾等刺激因素,哮喘患者应定期监测峰流速值并记录症状变化,慢性喘息性气管炎患者需注重呼吸道感染预防。建议在呼吸科医师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哮喘急性发作或出现咯血、意识改变等危重症状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