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先天性心脏病需注意定期复查、预防感染、合理喂养、监测症状变化及避免剧烈活动。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期心脏发育异常所致,需根据具体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护理方案。
1、定期复查
定期心脏超声和儿科随访是监测病情进展的关键。轻症患儿可能每3-6个月复查一次,中重度患儿需缩短至1-3个月。复查内容包括心功能评估、肺动脉压力检测及血氧饱和度监测,部分患儿需进行心电图或胸片检查。家长需记录喂养量、体重增长曲线等数据供医生综合判断。
2、预防感染
先心病患儿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建议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计划外免疫制剂,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日常注意手部清洁,保持室内通风。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或退热药。
3、合理喂养
采用少量多次的喂养方式,选择高热量配方奶或母乳强化剂保证营养摄入。紫绀型患儿喂养时需保持半卧位,避免呛咳。监测每日尿量和体重,出现喂养困难、出汗过多等心力衰竭征兆时需调整喂养方案。严重患儿可能需要鼻饲管喂养。
4、症状监测
家长需观察口唇发绀、呼吸急促、多汗等表现,记录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夜间注意有无阵发性呼吸困难或异常哭闹。使用家用血氧仪监测指尖血氧,紫绀型患儿血氧低于90%需紧急就医。合并肺动脉高压者需警惕咯血、晕厥等危象。
5、活动管理
避免剧烈哭闹和运动,严重患儿需限制爬行或行走时间。选择安静的游戏方式,外出时使用婴儿车减少耗氧。法洛四联症等紫绀型患儿在缺氧发作时可采取膝胸体位缓解症状。术后患儿需遵医嘱逐步恢复活动,定期评估运动耐受性。
日常保持环境温度适宜,避免寒冷刺激诱发血管收缩。衣物选择宽松透气的纯棉材质,减少皮肤摩擦。居住区域应远离污染源,家庭成员需戒烟。母乳喂养的母亲应保证优质蛋白和铁元素摄入,必要时补充维生素D。出现喂养中断、体重不增或精神萎靡等预警症状时,须立即联系心脏专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