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壁穿孔性溃疡通常表现为突发上腹剧痛、腹膜刺激征、休克等症状。后壁穿孔性溃疡是消化性溃疡穿透胃或十二指肠后壁的严重并发症,可能由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等因素引起。
1、突发上腹剧痛
后壁穿孔性溃疡患者常出现突发性上腹部刀割样剧痛,疼痛可迅速扩散至全腹。疼痛多由胃酸及消化液刺激腹膜引起,可能伴随冷汗、面色苍白等反应。患者往往因疼痛被迫采取屈曲体位以减轻不适。需立即禁食并就医,医生可能开具奥美拉唑肠溶片、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抑制胃酸,严重时需手术修补穿孔。
2、腹膜刺激征
穿孔后胃内容物进入腹腔会导致腹膜炎,表现为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腹部触诊时可发现板状腹,肠鸣音减弱或消失。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心率增快等全身炎症反应。治疗需静脉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并行胃肠减压。
3、休克症状
大量消化液外渗可能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皮肤湿冷、意识模糊等。休克属于危急情况,需紧急补液扩容,必要时使用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维持血压,并尽快手术处理穿孔病灶。
4、背部放射痛
后壁穿孔因解剖位置特殊,疼痛常向肩背部放射,易与心绞痛、胰腺炎等疾病混淆。患者可能描述为持续性钻顶样疼痛,体位改变无法缓解。医生可能通过腹部CT明确诊断,使用盐酸哌替啶注射液镇痛,同时禁食水减少消化液分泌。
5、消化系统症状
部分患者穿孔前存在长期消化不良病史,表现为嗳气、反酸、餐后腹胀等。穿孔后可能出现呕血或黑便,提示合并出血。需检测血红蛋白水平,必要时输注悬浮红细胞,并使用云南白药胶囊辅助止血。
后壁穿孔性溃疡属于外科急症,确诊后应绝对卧床休息,禁止经口进食进水。术后恢复期需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选择米汤、藕粉等低渣食物。日常需戒烟酒,规律作息,遵医嘱服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药物预防复发,定期复查胃镜监测溃疡愈合情况。出现腹痛加重、发热等症状需及时返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