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静脉阻塞通常需要做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等检查帮助确诊。视网膜静脉阻塞可能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视野缺损等症状。
1、眼底检查
眼底检查是诊断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基础检查方法,通过直接观察眼底血管形态和视网膜病变情况,能够发现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出血灶、棉絮斑等特征性改变。检查时需使用散瞳剂扩大瞳孔,医生通过检眼镜或眼底照相设备对眼底进行全面评估。该检查无创且操作简便,可初步判断静脉阻塞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并为后续针对性检查提供依据。
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能高分辨率显示视网膜各层结构,精确检测黄斑区水肿厚度和视网膜内层缺血情况。该检查可量化评估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囊样水肿等病理变化,对判断视力预后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检查过程中患者只需注视固定目标,设备通过近红外光进行断层扫描,全程无接触无辐射,可重复进行以监测病情变化。
3、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通过静脉注射荧光素钠显影剂,动态记录视网膜血管循环状态,能清晰显示静脉充盈延迟、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新生血管等血流动力学异常。该检查可准确判断阻塞部位和缺血范围,是制定激光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检查前需进行过敏试验,检查后可能出现皮肤黄染和尿液变黄等暂时性现象,一般24小时内可自行消退。
确诊视网膜静脉阻塞后,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日常饮食需低盐低脂,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C和花青素的深色蔬菜水果,如蓝莓、紫甘蓝等。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阅读或使用电子设备,定期复查眼底情况。若出现突发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加重,应立即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