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脑梗塞的原因主要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房颤动等。脑梗塞通常由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可能伴随肢体麻木、言语障碍、头晕等症状。
1、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进程,增加血栓形成概率。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时,脑血管承受压力增大,易发生微小动脉瘤或血管破裂。高血压患者可能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控制血压需低盐饮食,规律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物,定期监测血压变化。
2、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异常导致脂质沉积在血管壁形成斑块,斑块破裂后诱发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堵塞脑血管。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是主要危险因素,常伴随颈动脉杂音、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治疗需调整饮食结构,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降脂药,必要时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3、心房颤动
心脏不规则颤动导致左心房血流淤滞,易形成附壁血栓脱落后随血流进入脑动脉。房颤患者常见心悸、胸闷症状,心电图显示P波消失。预防脑栓塞需使用利伐沙班片、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控制心室率可选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持续性房颤需考虑射频消融手术治疗。
预防脑梗塞需综合管理危险因素,每日监测血压血糖,保持低脂低盐饮食,每周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吸烟者应戒烟,饮酒需严格控制量。糖尿病患者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出现突发性偏瘫、口角歪斜等中风征兆时,须立即就医争取溶栓黄金时间窗。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血管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