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可通过一般治疗、局部用药、口服药物、物理降温、预防并发症等方式治疗。疱疹性咽峡炎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咽痛、发热、口腔疱疹等症状。
1、一般治疗
患者需卧床休息,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增加饮水量,选择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牛奶等,有助于缓解咽部不适。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及体温变化。
2、局部用药
可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清洁口腔,或喷洒开喉剑喷雾剂减轻咽部肿痛。利巴韦林气雾剂可直接作用于疱疹部位抑制病毒。局部用药前家长需确认患儿无药物过敏史,喷药后半小时内避免进食饮水。
3、口服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可用于退热镇痛,蓝芩口服液具有抗病毒作用。重症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颗粒抗病毒治疗。所有口服药物均需按医生指导的疗程使用,家长不可自行增减药量。
4、物理降温
体温超过38.5℃时,可采用温水擦浴或退热贴进行物理降温。重点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分布区域,避免使用酒精擦浴。家长需每2小时监测体温,若持续高热需及时就医。
5、预防并发症
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对患儿餐具煮沸消毒。观察是否出现嗜睡、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警惕病毒性脑炎等并发症。病程中若出现呼吸急促、尿量减少等表现应立即就诊。
患病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促进黏膜修复,但需避免酸性果汁刺激口腔。本病具有自限性,多数患儿1周左右痊愈,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精神萎靡、拒食等情况,家长须及时带患儿到儿科或感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