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更容易发生在过敏性鼻炎患者、慢性鼻窦炎患者、哮喘患者、阿司匹林不耐受人群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中。鼻息肉可能与遗传因素、长期炎症刺激、免疫异常、药物反应以及微生物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鼻塞、嗅觉减退、流涕等症状。
1、过敏性鼻炎患者
过敏性鼻炎患者鼻腔黏膜长期受到过敏原刺激,容易引发黏膜水肿和炎症反应,反复发作可能导致鼻息肉形成。这类人群需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可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药物控制症状,严重者需考虑手术治疗。
2、慢性鼻窦炎患者
慢性鼻窦炎患者鼻腔和鼻窦黏膜持续存在炎症,炎症因子长期刺激可诱发鼻息肉增生。患者可能出现脓性鼻涕、头痛等症状,需通过鼻窦CT明确诊断。治疗可选用克拉霉素缓释片、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药物,配合生理盐水冲洗鼻腔。
3、哮喘患者
哮喘与鼻息肉存在共同发病机制,均涉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2型免疫反应。哮喘患者鼻腔黏膜易发生炎症性改变,增加鼻息肉发生概率。建议同时控制上下气道炎症,可使用孟鲁司特钠片、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等药物。
4、阿司匹林不耐受人群
对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易发生阿司匹林加重性呼吸道疾病,表现为哮喘、鼻息肉和鼻窦炎三联征。这类患者需严格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替代退热镇痛,必要时需糖皮质激素治疗。
5、免疫功能低下者
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人群免疫功能受损,鼻腔黏膜防御能力下降,易继发感染和炎症反应,导致鼻息肉形成。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强免疫力,可配合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等免疫调节剂。
易感人群应保持鼻腔清洁,定期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避免用力擤鼻。室内保持适宜湿度,减少空气污染刺激。出现持续鼻塞、流脓涕等症状超过3个月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通过鼻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的新鲜蔬菜水果,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呼吸道抵抗力,但哮喘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