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滤过下降是指肾脏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减弱,导致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无法有效过滤排出体外。肾小球滤过率是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下降可能由慢性肾病、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肾小球肾炎或药物损伤等因素引起,通常伴随水肿、乏力、尿量减少等症状。
1、慢性肾病
慢性肾病是导致肾小球滤过下降的常见原因,可能与长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夜尿增多、食欲减退、皮肤瘙痒等症状。治疗需控制原发病,遵医嘱使用缬沙坦胶囊、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并限制蛋白质摄入。
2、高血压肾病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损伤肾小球毛细血管,导致滤过功能下降。患者常伴有头晕、视物模糊等高血压症状。治疗需严格监测血压,遵医嘱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厄贝沙坦片等降压药,同时减少钠盐摄入。
3、糖尿病肾病
高血糖状态会损害肾小球基底膜,造成滤过率下降。典型表现为泡沫尿、下肢水肿。治疗需控制血糖,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注射液、达格列净片等药物,并定期检查尿微量白蛋白。
4、肾小球肾炎
免疫异常引发的肾小球炎症可直接损伤滤过结构,患者可能出现血尿、蛋白尿。急性期需遵医嘱使用泼尼松片、环磷酰胺片等免疫抑制剂,慢性期需限制活动量并预防感染。
5、药物损伤
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肾毒性抗生素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下降。常见症状为尿色加深、腰酸。发现异常需停用可疑药物,遵医嘱使用金水宝胶囊等护肾药物,并增加每日饮水量。
肾小球滤过下降患者需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避免高盐高脂饮食。建议选择低蛋白食物如鸡蛋清、冬瓜,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若出现严重水肿或尿量持续减少,应立即就医评估是否需要透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