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可采取结肠镜、直肠指检、超声内镜、CT、MRI等影像学检查。这些检查方式各有侧重,需根据病情阶段和医生建议选择组合方案。
1、结肠镜
结肠镜是直肠癌诊断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病灶形态并取活检。检查前需清肠准备,通过内镜探头进入肠道全面观察直肠黏膜,能发现早期微小病变。对可疑病灶可进行染色或放大观察,同时完成病理取样。检查过程可能引起腹胀不适,但无电离辐射风险。
2、直肠指检
直肠指检是基础筛查手段,医生通过手指触诊判断肿瘤位置、大小及活动度。可评估距肛缘7厘米以内的低位直肠肿瘤,初步判断是否侵犯周围组织。检查无需特殊准备,但受限于检查深度,需结合其他影像学手段完善评估。
3、超声内镜
超声内镜将高频超声探头与内镜结合,能清晰显示肠壁各层结构。特别适用于评估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和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N分期),对早期直肠癌分期准确率较高。检查前需空腹,通过水囊耦合获得高质量图像,可辅助制定手术方案。
4、CT检查
CT扫描能显示直肠肿瘤与周围脏器的空间关系,主要用于评估远处转移(M分期)。增强CT可观察肿瘤血供情况,三维重建技术有助于判断血管侵犯程度。检查需注射造影剂,辐射量较低,适合全身情况评估和术后随访监测。
5、MRI检查
盆腔MRI是直肠癌局部分期的重要工具,多参数成像能区分肿瘤与正常组织。高分辨率T2加权像可精确测量肿瘤距肛缘距离,弥散加权成像有助于鉴别治疗后纤维化与残留肿瘤。检查无辐射,但需配合呼吸训练以获得清晰图像,对制定新辅助治疗方案具有指导价值。
确诊直肠癌后应建立规律随访计划,术后2年内每3-6个月复查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饮食注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红肉及加工食品。根据体力状况进行适度有氧运动,避免久坐。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或体重下降需及时复诊,所有影像学检查均需遵医嘱按需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