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汁淤积怎么回事,怎么办

发布于 2025/07/06 10:17

肝内胆汁淤积可能由妊娠期激素变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胆管结石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保肝治疗、熊去氧胆酸胶囊、腺苷蛋氨酸注射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肝移植等方式治疗。

1、妊娠期激素变化

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会抑制胆汁排泄,导致皮肤瘙痒、尿色加深等症状。这种情况通常无须特殊治疗,分娩后激素水平恢复可自行缓解。建议孕妇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抓挠皮肤,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

2、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肝细胞炎症坏死,影响胆汁分泌功能,常伴随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治疗需使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配合复方甘草酸苷片保肝。病毒性肝炎患者应严格戒酒,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

3、药物性肝损伤

长期服用抗结核药或抗生素等肝毒性药物会破坏肝细胞膜结构,引发胆汁排泄障碍,可能出现黄疸、陶土样便。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使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解毒。用药期间应避免合并使用其他肝损药物,定期复查转氨酶水平。

4、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自身免疫异常攻击小胆管上皮细胞,造成进行性胆汁淤积,典型表现为皮肤黄染、脂肪泻。早期可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延缓病情,晚期需联用奥贝胆酸片。患者需补充维生素AD软胶囊预防骨质疏松,每日监测体重变化。

5、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阻塞胆道会引起剧烈右上腹痛伴寒战高热,严重时导致化脓性胆管炎。首选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取石,合并感染需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炎。术后需保持T管引流通畅,记录每日胆汁引流量和性状。

肝内胆汁淤积患者应保持低脂饮食,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40克以下,优先选择鱼肉、鸡蛋白等易消化蛋白。可适量进食西蓝花、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的蔬菜,避免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建议每周进行3-5次散步或游泳等有氧运动,每次持续30分钟,运动时注意补充水分。出现皮肤持续瘙痒、大便颜色变浅等症状应及时复查腹部超声和肝功能。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