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易患人群主要有长期低头工作者、中老年人、睡眠姿势不良者、颈部外伤史者、颈椎先天畸形者、慢性劳损者等6类。颈椎病可能与颈椎退行性变、慢性劳损、外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颈肩痛、头晕、上肢麻木等症状。
1、长期低头工作者
长期低头工作会导致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状态,颈椎间盘压力增大,加速颈椎退行性变。这类人群常见于办公室职员、程序员、教师等职业。建议定时起身活动,进行颈部伸展运动,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办公设备。
2、中老年人
随着年龄增长,颈椎会发生退行性改变,椎间盘水分减少,弹性降低,关节突关节增生。这类人群颈椎病发病率较高,可能伴有骨质增生、椎管狭窄等问题。建议避免颈部过度活动,注意颈部保暖。
3、睡眠姿势不良者
枕头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颈椎处于非生理位置,导致颈部肌肉、韧带长时间处于牵拉状态。长期如此可能引起颈椎小关节紊乱、肌肉劳损。建议选择高度适中的枕头,保持颈椎自然生理曲度。
4、颈部外伤史者
颈部曾受过外伤如挥鞭样损伤、骨折等,可能破坏颈椎稳定性,加速退变进程。这类人群颈椎病发病概率较高,可能伴有神经根受压症状。建议避免剧烈运动,定期进行颈椎检查。
5、颈椎先天畸形者
先天性颈椎融合、椎管狭窄等畸形会改变颈椎生物力学特性,增加颈椎负担。这类人群可能在年轻时就会出现颈椎病症状。建议避免颈部过度活动,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
6、慢性劳损者
长期进行重体力劳动或颈部反复活动的工作,如建筑工人、运动员等,颈部肌肉、韧带易发生慢性劳损。这类人群可能伴有明显的肌肉紧张和疼痛。建议工作时注意姿势,适当休息,进行颈部肌肉锻炼。
预防颈椎病需注意保持正确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选择合适高度的枕头,定期进行颈部伸展运动。出现持续颈部疼痛、头晕、上肢麻木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通过X线、CT等检查明确诊断。治疗可采取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如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甲钴胺片等,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颈部受凉,控制使用电子产品时间,加强颈部肌肉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