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性坏疽可能引发局部组织坏死、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截肢风险等危害。气性坏疽是由产气荚膜梭菌等厌氧菌引起的急性感染,病情进展迅速,需高度警惕。
1、局部组织坏死
气性坏疽会导致感染部位肌肉和软组织快速坏死。细菌产生的毒素溶解细胞膜,破坏毛细血管,使患处皮肤出现青铜色改变,按压有捻发音。坏死组织可能扩散至周围健康区域,形成大面积溃烂。
2、脓毒血症
细菌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可引起全身性感染。患者会出现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全身炎症反应。血液培养可检出致病菌,严重时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感染性休克
大量细菌毒素刺激机体释放炎症介质,引起血管扩张和血压急剧下降。表现为皮肤湿冷、尿量减少、意识模糊等休克症状,需要立即进行液体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支持治疗。
4、多器官功能衰竭
毒素持续攻击重要脏器,可能相继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损伤、肝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器官支持治疗难度大,病死率显著升高。
5、截肢风险
当感染无法控制时,为阻止坏死蔓延可能需截除患肢。下肢气性坏疽截肢率较高,术后需长期康复训练。截肢平面取决于坏死范围,可能影响患者终身活动能力。
预防气性坏疽需重视创伤后伤口处理,对深部伤口及时清创消毒。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避免足部外伤。出现伤口剧烈疼痛、肿胀伴恶臭分泌物时须立即就医。治疗期间需加强营养支持,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促进伤口愈合。康复期应遵医嘱进行功能锻炼,定期复查感染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