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疼痛难忍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内镜治疗、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糜烂性胃炎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酗酒、应激反应、胆汁反流等因素引起。
1、调整饮食
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油腻、过酸或过硬的食物。少量多餐,减轻胃肠负担。可适量饮用温热的姜茶或山药粥,有助于缓解胃黏膜炎症。避免空腹饮用咖啡、浓茶或碳酸饮料。
2、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胃黏膜,以及枸橼酸铋钾颗粒对抗幽门螺杆菌。若存在细菌感染,可能需配合阿莫西林胶囊和克拉霉素片联合治疗。药物需按时规律服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3、内镜治疗
对于出血性糜烂或深大溃疡,可在胃镜下进行止血夹封闭或喷洒止血药物。内镜治疗能直接处理病灶,减少穿孔风险。术后需禁食一段时间,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并密切观察有无呕血、黑便等再出血征兆。
4、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该病多属肝胃不和或脾胃虚寒,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或黄芪建中汤调理。针灸选取中脘、足三里等穴位,配合艾灸神阙穴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需注意中药与西药服用间隔时间,避免相互作用。
5、手术治疗
极少数出现穿孔或顽固性出血时,可能需行胃部分切除术或迷走神经切断术。术前需完善胃镜和CT评估病变范围,术后需长期随访胃功能恢复情况。此类情况多见于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或治疗延误的患者。
疼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进食,采取屈膝侧卧位减轻腹压。日常需戒除烟酒,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精神紧张。建议使用pH试纸定期监测胃酸情况,记录疼痛发作与饮食的关联性。若出现呕血、持续绞痛或体重骤降,须即刻就医排查并发症。康复期可逐步增加南瓜、秋葵等富含果胶的食材,帮助修复胃黏膜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