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上腹部疼痛可能与阑尾炎症刺激、胃肠功能紊乱、神经反射牵涉痛、肠系膜淋巴结炎、消化道穿孔等因素有关。阑尾炎早期常表现为上腹部或脐周隐痛,随着病情进展可转移至右下腹,多伴有恶心呕吐、发热、食欲减退等症状。
1.阑尾炎症刺激
阑尾管腔阻塞后细菌繁殖引发炎症,炎症介质直接刺激内脏神经末梢。早期炎症局限时疼痛定位模糊,多表现为上腹部或脐周持续性钝痛。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感染治疗,若出现腹膜刺激征需考虑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2.胃肠功能紊乱
阑尾炎导致胃肠蠕动异常,可能引发反射性上腹不适。常见伴随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非特异性症状。建议暂时禁食并通过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待炎症控制后逐步恢复流质饮食。
3.神经反射牵涉痛
阑尾与上腹部脏器胚胎发育同源,内脏神经传导路径存在交叉。炎症初期疼痛信号通过腹腔神经丛传导,可能被误判为上腹部来源。疼痛特点为逐渐加重且位置下移,可配合腹部超声辅助诊断。
4.肠系膜淋巴结炎
儿童患者更易合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炎症反应扩散可导致上腹痛。触诊时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血常规显示中性粒细胞升高。需与胃肠炎鉴别,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进行经验性治疗。
5.消化道穿孔
阑尾化脓坏疽可能导致局部穿孔,消化液刺激膈肌引发上腹剧痛。典型表现为突发刀割样疼痛伴板状腹,立位腹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需紧急行剖腹探查术,术后使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预防应激性溃疡。
出现上腹痛持续6小时以上或疼痛转移至右下腹时,应立即就医排查阑尾炎。确诊后需严格遵医嘱禁食禁水,术前避免使用镇痛药掩盖症状。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预防肠粘连,恢复期选择米粥、蒸蛋等低渣饮食,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切口裂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