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内侧凹陷处疼痛可能与韧带损伤、肌腱炎、骨关节炎、距骨坏死、痛风性关节炎等因素有关。该症状通常由运动损伤、慢性劳损、退行性变、代谢异常或局部缺血等引发,表现为压痛、肿胀或活动受限。
1、韧带损伤
内侧三角韧带或胫距韧带损伤是常见原因,多因踝关节内翻扭伤导致。急性期可能出现局部淤血、行走困难,慢性损伤则表现为持续性隐痛。需通过核磁共振明确损伤程度,轻中度损伤可通过支具固定配合康复训练恢复,严重撕裂需手术修复。可遵医嘱使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活血止痛胶囊或洛索洛芬钠片缓解症状。
2、肌腱炎
胫骨后肌腱或趾长屈肌腱过度使用可引发炎症,常见于长期跑步、登山者。疼痛沿肌腱走向放射,晨起或活动初期加重。超声检查可见肌腱增厚,治疗需减少负重活动,配合冲击波治疗。可选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塞来昔布胶囊或艾瑞昔布片控制炎症。
3、骨关节炎
距舟关节或踝关节退行性变会导致内侧间隙疼痛,中老年人多见。X线显示关节间隙狭窄伴骨赘形成,寒冷潮湿天气症状加重。建议控制体重并减少爬楼梯,可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改善润滑。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醋氯芬酸缓释片或依托考昔片有助于延缓进展。
4、距骨坏死
距骨血供障碍引发骨坏死时,负重后内侧疼痛明显,晚期可能出现踝关节畸形。长期激素使用或酗酒是高危因素,CT检查可见骨小梁结构破坏。早期需拄拐减轻负重,晚期需行距骨切除术。可配合阿仑膦酸钠维D3片、骨化三醇软胶囊改善骨代谢。
5、痛风性关节炎
尿酸结晶沉积在踝关节内侧时,表现为突发剧痛伴皮肤发红发热。血尿酸检测超过420μmol/L可确诊,急性期需绝对卧床。建议低嘌呤饮食,禁用啤酒和动物内脏。秋水仙碱片、非布司他片或苯溴马隆胶囊可用于不同病程阶段。
日常应避免穿高跟鞋或鞋底过硬的鞋子,运动前充分热身踝关节。出现持续疼痛超过3天或伴随明显肿胀时,建议尽早就医排查骨折、感染等严重情况。休息时可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48小时内冷敷后改为热敷。控制体重和规律补钙有助于预防退行性病变,痛风患者需长期监测尿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