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通常由遗传因素、环境过敏原刺激以及免疫功能异常三个原因引起。主要有遗传易感性、尘螨花粉等过敏原接触、鼻黏膜屏障功能受损等因素。过敏性鼻炎表现为鼻痒、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和鼻塞等症状,可通过避免过敏原接触、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遗传易感性
家族中有过敏性鼻炎或其他过敏性疾病病史的人群患病概率较高。这与特定基因调控的免疫球蛋白E过度产生有关,导致机体对过敏原敏感性增强。此类患者常伴有过敏性结膜炎或哮喘等共病。日常需注意记录过敏发作诱因,减少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叠加影响。建议家长关注儿童过敏史,早期进行过敏原筛查。
2、过敏原接触
尘螨、花粉、动物皮屑等吸入性过敏原是主要诱发因素。尘螨多见于床褥窗帘等纺织物,春秋季树木花草花粉浓度升高时症状加重。过敏原与鼻黏膜肥大细胞结合后释放组胺,导致血管扩张和腺体分泌亢进。患者可能出现眼睑水肿、咽喉瘙痒等伴随症状。环境控制需定期清洗寝具并使用空气净化设备。
3、鼻黏膜屏障缺陷
长期空气污染或呼吸道感染可破坏鼻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使过敏原更易穿透黏膜层。部分患者存在鼻腔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导致局部黏膜纤毛清除功能下降。这种情况可能引发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等并发症。生理性海水鼻腔冲洗有助于维护黏膜屏障,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氯雷他定片或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等药物。
过敏性鼻炎患者应保持室内清洁干燥,花粉季节减少外出并佩戴口罩。饮食上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欧米伽3脂肪酸,避免食用已知过敏食物。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喘息、耳闷等表现时,需及时进行过敏原检测和肺功能评估。长期反复发作可能诱发鼻息肉或分泌性中耳炎,规范化的脱敏治疗可改善远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