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咬烂后变成口腔溃疡可通过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药物促进愈合、调整饮食、避免刺激、局部冷敷等方式缓解。口腔溃疡通常由外伤、免疫力下降、维生素缺乏、感染、遗传等因素引起。
1、保持口腔清洁
口腔溃疡期间需加强口腔卫生,使用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每日重复进行3-4次,有助于减少细菌滋生。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漱口水,以免刺激溃疡面。刷牙时选择软毛牙刷,轻柔清洁溃疡周围区域,防止继发感染。
2、使用药物促进愈合
可遵医嘱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西地碘含片或冰硼散等药物。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能加速黏膜修复,西地碘含片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冰硼散可缓解疼痛。用药前需清洁创面,避免进食后立即用药,防止药物被食物冲散。
3、调整饮食
选择温凉流质或软食,如小米粥、蒸蛋羹、藕粉等,避免过热、辛辣、酸性食物刺激溃疡。增加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瘦肉、全谷物,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西蓝花,有助于黏膜修复。每日饮水保持口腔湿润,减少食物残渣滞留。
4、避免刺激
纠正咬唇、咬颊等不良习惯,避免再次机械损伤。暂时停用硬质牙刷、牙签等可能刮伤口腔的工具。吸烟者需戒烟,因烟草中的化学物质会延缓愈合。说话时注意控制语速,减少口腔肌肉过度运动对溃疡面的摩擦。
5、局部冷敷
对于疼痛明显的溃疡,可用无菌纱布包裹冰块间断冷敷患处,每次不超过5分钟。低温能暂时麻痹神经末梢,减轻灼痛感,同时收缩局部血管,减少炎性渗出。冷敷后需保持口腔干燥,避免潮湿环境滋生细菌。
口腔溃疡期间应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导致免疫力下降。若溃疡面积超过5毫米、持续2周未愈或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需及时就诊排查白塞病、扁平苔藓等系统性疾病。愈后可定期使用维生素B族补充剂,但不可过量服用,以免引起其他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