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黑色素瘤早期发现时通过规范治疗有较高治愈概率,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与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及治疗时机密切相关。
1、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是早期恶性黑色素瘤的首选治疗方法,适用于肿瘤未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通过扩大切除病灶及周围组织,可有效清除肿瘤细胞。若存在淋巴结转移,需同时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或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后需定期复查皮肤及影像学检查,监测复发迹象。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完整切除肿瘤并保证足够的安全切缘。
2、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适用于存在特定基因突变的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如BRAFV600E突变。常用药物包括达拉非尼胶囊联合曲美替尼片,通过抑制肿瘤细胞信号通路阻断其生长。靶向治疗需通过基因检测明确突变类型后使用,可能引发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治疗期间需监测肝功能及血常规,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3、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常用药物包括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和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适用于无法手术或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可显著延长生存期。治疗可能引发免疫相关性肺炎、结肠炎等副作用,需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联合用药方案可提高疗效,但需评估患者耐受性。
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治疗后需终身随访,每3-6个月复查皮肤、淋巴结及影像学检查。日常应避免紫外线暴晒,使用防晒霜并穿戴防护衣物。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抗氧化食物。出现新发色素痣或原有痣形态改变时需立即就医。心理支持与康复锻炼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家属应参与全程护理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