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通常不会导致永久性耳聋,但可能引起暂时性听力下降。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于中耳腔积液导致声音传导受阻,主要症状包括耳闷、耳痛和听力减退。
多数情况下,分泌性中耳炎引起的听力下降是可逆的。积液压迫鼓膜和听小骨,导致声音传导效率降低,表现为轻度至中度听力减退。患者可能感觉耳部堵塞或听到微弱回声,尤其在感冒或鼻窦炎发作时加重。及时治疗如鼻腔减充血剂、抗过敏药物或鼓膜穿刺引流后,积液消退,听力可逐渐恢复。儿童患者因咽鼓管发育不完善更易发病,但多数在积极干预后无长期影响。
少数反复发作或未规范治疗的病例可能遗留长期听力问题。持续积液可能引发鼓膜粘连、中耳结构损伤,甚至继发化脓性中耳炎。若合并细菌感染未控制,可能进一步损害内耳毛细胞,此时需手术置管或鼓室成形术修复。糖尿病患者、免疫低下人群或先天性耳畸形者风险更高,需密切监测听力变化。
建议出现持续耳闷或听力下降时尽早就医,避免用力擤鼻或潜水等增加中耳压力的行为。日常可适当热敷耳周促进血液循环,保持鼻腔通畅,减少复发概率。儿童患者家长需关注其语言发育迟缓、对声音反应迟钝等表现,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