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通常能治好,可通过规范用药、隔离防护、营养支持和定期复查四个方法联合控制。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及时规范干预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1、规范用药
肺结核患者需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结核药物,常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联合治疗。全程足量用药6-9个月可有效杀灭结核杆菌,避免自行停药导致耐药性。治疗期间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需配合医生监测调整方案。
2、隔离防护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需佩戴口罩并单独居住,咳嗽时用纸巾遮挡口鼻。痰液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餐具衣物单独清洗消毒。密切接触者应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儿童等易感人群可预防性服用异烟肼片。
3、营养支持
每日需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帮助组织修复,补充维生素A、D增强呼吸道黏膜抵抗力。可适量食用百合、银耳等润肺食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营养不良会延缓病灶愈合,需保证每日热量达标。
4、定期复查
治疗期间每月需进行痰涂片检查和胸部X线评估,治愈后仍需每年随访2年。复查可及时发现复发征兆,耐药患者需根据药敏试验调整方案。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加强血糖监测。
肺结核患者应保持居室通风干燥,每日进行散步等温和运动增强体质。注意观察咳嗽、低热等症状变化,严格避免吸烟饮酒。家庭成员需共同学习结核病防治知识,患者情绪低落时可寻求心理咨询支持。治愈后仍要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饮食,降低复发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