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引起孩子腹痛的疾病主要有胃肠炎、肠系膜淋巴结炎、肠痉挛、肠套叠、阑尾炎等。腹痛是儿童常见症状,可能由感染、炎症、梗阻等多种因素引起,需结合伴随症状判断具体病因。
1、胃肠炎
胃肠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患儿除腹痛外,常伴随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病毒性胃肠炎通常具有自限性,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对症治疗。细菌性感染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
2、肠系膜淋巴结炎
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7岁以下儿童,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腹痛多位于脐周或右下腹,呈阵发性发作,可能伴有低热、食欲减退。超声检查可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治疗以抗感染为主,可遵医嘱使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头孢地尼分散片等药物,配合热敷缓解症状。
3、肠痉挛
肠痉挛属于功能性腹痛,多与饮食不当、受凉或精神紧张有关。疼痛呈阵发性绞痛,发作时患儿常屈膝捂腹,缓解期如常。家长可帮助孩子按摩腹部或使用热水袋热敷,必要时遵医嘱服用颠茄片、消旋山莨菪碱片等解痉药物。日常需注意规律饮食,避免摄入过多产气食物。
4、肠套叠
肠套叠是婴幼儿急腹症,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呕吐、果酱样大便。腹部触诊可及腊肠样包块,超声显示靶环征。发病6小时内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晚期需行肠套叠复位术或肠切除术。家长发现孩子出现典型症状应立即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
5、阑尾炎
儿童阑尾炎腹痛多始于脐周后转移至右下腹,伴随发热、呕吐、拒按等症状。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升高,超声可见阑尾增粗。确诊后需及时行阑尾切除术,可选择传统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术后需禁食至肠功能恢复,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
家长发现孩子腹痛时,应记录疼痛部位、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避免自行使用止痛药掩盖病情,发热时可物理降温。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少量多次补充水分。若腹痛持续超过2小时、反复呕吐或出现血便,须立即就医。平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定期驱虫也有助于预防腹痛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