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管结石与肝癌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前者属于胆道系统结石性疾病,后者属于肝脏恶性肿瘤。肝胆管结石主要表现为胆道梗阻和感染症状,肝癌则以肝脏占位性病变和全身消耗为主要特征。
1、病因差异
肝胆管结石多与胆道感染、胆汁淤积、寄生虫感染等因素相关,结石形成后阻塞胆管引发炎症。肝癌主要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黄曲霉毒素暴露等致癌因素有关,肝细胞异常增殖形成恶性肿瘤。
2、症状表现
肝胆管结石典型症状包括右上腹绞痛、寒战高热、黄疸三联征,可能伴随恶心呕吐。肝癌早期可能无症状,进展后出现肝区隐痛、消瘦乏力、腹水,晚期可能出现恶病质表现。
3、检查方法
肝胆管结石诊断主要依靠超声、CT或MRCP显示胆管内高密度影,血液检查可见胆红素升高。肝癌需通过增强CT/MRI发现肝脏占位病灶,甲胎蛋白检测和病理活检可确诊。
4、治疗原则
肝胆管结石以解除梗阻为主,可采用ERCP取石、胆管探查术等,严重者需肝部分切除。肝癌治疗取决于分期,早期可手术切除,中晚期需结合介入治疗、靶向药物或免疫治疗。
5、预后转归
肝胆管结石经规范治疗预后较好,但易复发需长期随访。肝癌预后与发现早晚密切相关,晚期肝癌五年生存率较低,早期发现并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建议定期进行肝胆系统体检,尤其有肝胆疾病史或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出现不明原因消瘦、持续腹痛、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饮酒和摄入霉变食物,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肝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