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体温35度属于偏低,需警惕低体温风险。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弱,通常维持在36.5-37.5摄氏度较为适宜。
早产儿体温易受环境影响,出生后可能出现短暂体温下降,但若持续低于36摄氏度,可能引发低体温症。低体温会导致代谢减慢、呼吸循环抑制,甚至增加脑损伤风险。早产儿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速度快,若未及时采取保暖措施,体温可能进一步降低。监测时应选择腋下或直肠测温,避免耳温枪等误差较大的方式。发现体温异常时,需立即使用预热的包被、辐射台或暖箱复温,同时检查有无感染、低血糖等合并症。
极低出生体重儿或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更不完善,即使室温适宜也可能出现体温波动。这类情况需在暖箱中严格控温,维持中性温度环境。若伴随皮肤硬肿、喂养困难、反应低下等症状,提示可能存在严重并发症,须紧急医疗干预。
日常护理中,家长需保持室温26-28摄氏度,穿戴适宜厚度的棉质衣物,避免过度包裹导致散热受阻。喂养前后监测体温变化,接触早产儿前务必温暖双手。若体温反复低于36摄氏度或伴有拒奶、呻吟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医护人员会根据体重、日龄调整暖箱温度,并采用伺服式控温模式维持体温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