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主要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四种类型,其中乳头状癌最常见,未分化癌恶性程度最高。
1、乳头状癌
乳头状癌占甲状腺癌的多数,生长缓慢且预后较好。肿瘤细胞呈现乳头状结构,可能伴随颈部淋巴结转移,但远处转移概率较低。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颈部无痛性肿块或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可能需要放射性碘治疗。
2、滤泡状癌
滤泡状癌发病率仅次于乳头状癌,肿瘤细胞形成滤泡样结构。相比乳头状癌更易通过血液转移至肺或骨骼,但整体预后仍较好。常见表现为甲状腺单发结节,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声音嘶哑或吞咽不适。治疗需手术切除甲状腺,并根据情况辅以放射性碘治疗。
3、髓样癌
髓样癌起源于甲状腺C细胞,具有神经内分泌特性,可能分泌降钙素导致腹泻或面部潮红。部分病例与遗传基因突变相关,具有家族聚集性。肿瘤质地较硬,早期即可发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治疗需彻底切除甲状腺及周围淋巴结,术后需监测降钙素水平。
4、未分化癌
未分化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甲状腺癌,进展迅速且预后极差。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低,确诊时常已侵犯周围组织和远处转移。患者可能出现快速增大的颈部肿块、呼吸困难或声音嘶哑等症状。治疗以放疗和化疗为主,手术机会较少,需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
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需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和颈部超声,遵医嘱调整甲状腺激素替代剂量。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含碘食物但避免过量。注意观察颈部是否有新发肿块或肿胀,出现异常及时就诊。术后康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逐步恢复日常活动,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