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治疗需注意控制病因、规范用药、定期监测、调整生活方式及预防并发症。肝纤维化是慢性肝损伤后的修复反应,可能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因素引起,需结合病因采取针对性干预。
1、控制病因
病毒性肝炎患者需遵医嘱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药物抑制病毒复制。酒精性肝病患者须严格戒酒,非酒精性脂肪肝需通过减重、控制血糖血脂改善代谢异常。病因控制可延缓纤维化进展。
2、规范用药
抗纤维化药物如复方鳖甲软肝片、安络化纤丸等需在医生指导下长期规律服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片、异烟肼片等可能加重肝损伤的药物需谨慎评估。
3、定期监测
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肝脏弹性检测或超声,评估纤维化程度。病毒性肝炎患者需监测HBV-DNA或HCV-RNA载量。出现乏力加重、黄疸或腹水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4、调整生活方式
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避免腌制及霉变食物。每日运动30分钟以上,控制体重指数在18.5-24。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加重肝脏代谢负担。
5、预防并发症
肝硬化前期需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避免进食粗糙食物。定期胃镜检查评估静脉曲张程度。接种甲肝、乙肝疫苗防止重叠感染。出现意识模糊等肝性脑病前兆需立即就医。
肝纤维化患者应建立规范的随访计划,饮食以易消化、高维生素食物为主,如燕麦、清蒸鱼、西蓝花等。避免高盐、高糖及含防腐剂的加工食品。适度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肝区不适。保持情绪稳定,戒烟并远离二手烟环境,减少对肝脏的进一步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