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黄疸型肝炎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食欲减退、肝区疼痛等4个突出症状。该病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症反应,伴随胆红素代谢障碍。
1、皮肤黏膜黄染
胆红素沉积会导致巩膜和皮肤呈现柠檬黄至橘黄色改变,初期多见于眼白部位,随着病情进展可蔓延至全身。这种黄染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更为明显,按压皮肤时黄色不退。患者可能伴有皮肤瘙痒,与胆汁酸盐沉积刺激神经末梢有关。
2、尿液颜色加深
尿液中结合胆红素含量升高使尿液呈浓茶色或酱油色,排尿时可见明显泡沫且不易消散。尿液颜色变化通常早于皮肤黄染出现,是早期诊断的重要线索。部分患者可能误认为血尿而就诊。
3、食欲减退
肝脏合成胆汁功能受损影响脂肪消化,患者出现厌油腻、早饱感等消化道症状。严重时可伴随恶心呕吐,进食后腹胀加重。长期摄入不足可能导致体重下降和维生素缺乏。
4、肝区疼痛
肝脏肿大牵拉肝包膜引发右上腹持续性胀痛,叩击肋弓下方时疼痛加剧。疼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体位改变时症状明显。体检可触及肿大肝脏边缘,伴有压痛和叩击痛。
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检测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等。治疗期间需卧床休息,选择低脂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豆制品,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和粪便性状变化,若出现陶土样大便提示胆道梗阻可能。严格遵医嘱使用护肝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片、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等,禁止饮酒和使用损肝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