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粘膜脱垂可能会引起腹泻,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该症状。胃粘膜脱垂通常与胃蠕动异常、胃酸分泌紊乱等因素有关,腹泻可能由脱垂粘膜刺激肠道或伴随的胃肠功能紊乱导致。
胃粘膜脱垂患者出现腹泻时,多与胃酸分泌异常或胃内容物反流刺激肠道有关。胃酸分泌过多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引发水样便或稀便。部分患者因脱垂粘膜机械性刺激十二指肠或空肠,加速肠蠕动频率,缩短食物停留时间,粪便含水量增加。这类情况常伴随上腹隐痛、餐后饱胀感,胃镜检查可见粘膜皱襞越过幽门。
少数胃粘膜脱垂合并其他消化道疾病时腹泻症状更显著。例如同时存在慢性胃炎时,胃粘膜屏障功能受损,未充分消化的食物残渣进入肠道引发渗透性腹泻。若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细菌毒素可能进一步扰乱胃肠动力,造成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此类患者往往存在体重下降、贫血等全身症状,需通过呼气试验或病理活检明确病因。
胃粘膜脱垂患者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高纤维及产气食物,减少胃酸分泌和机械摩擦。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药物保护胃粘膜,腹泻严重时需补充蒙脱石散等肠粘膜保护剂。建议定期复查胃镜监测粘膜脱垂程度,若出现持续腹泻需排查肠易激综合征、乳糖不耐受等共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