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疼痛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干预、神经阻滞、微创手术等方式减轻。癌性疼痛通常由肿瘤压迫、骨转移、神经损伤、炎症反应、治疗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
癌性疼痛的药物治疗需遵循三阶梯止痛原则。轻度疼痛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中度疼痛常用弱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缓释片,配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辅助镇痛。重度疼痛需强阿片类药物如盐酸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避免自行增减。
2、物理治疗
冷热敷适用于局部疼痛缓解,热敷可改善肌肉痉挛性疼痛,冷敷能减轻炎性肿胀疼痛。经皮电神经刺激通过低频电流阻断痛觉传导,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较好。超声引导下微波热疗能靶向消融肿瘤病灶,减轻压迫性疼痛。体位调整与辅助器具如腰托、颈枕可降低骨转移患者活动时疼痛。
3、心理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建立疼痛应对策略,通过正念冥想降低疼痛敏感度。音乐疗法选择舒缓旋律可促使内啡肽分泌,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专业心理疏导能缓解焦虑抑郁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会加重疼痛感知。家庭支持小组提供情感交流平台,减少疼痛相关的孤独无助感。
4、神经阻滞
椎管内注射将局麻药和激素直接注入蛛网膜下腔,快速缓解脊柱转移癌的剧烈疼痛。交感神经阻滞适用于腹腔脏器肿瘤疼痛,通过化学或射频方式阻断神经传导。周围神经毁损术对局限性顽固性疼痛有效,需在影像引导下精准定位。这些介入治疗可减少全身用药剂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5、微创手术
椎体成形术向病椎注入骨水泥,稳定骨折椎体并破坏痛觉神经末梢。放射性粒子植入通过持续释放射线缩小肿瘤体积。脊髓电刺激术将电极置入硬膜外腔,用电流干扰痛觉信号上传。这些手术创伤小且恢复快,适合晚期患者改善生活质量。
癌性疼痛管理需多学科协作制定个体化方案。日常可尝试温水浴、轻柔按摩等非药物方法,保持适度活动预防肌肉萎缩。注意记录疼痛日记帮助医生评估疗效,避免摄入酒精等可能影响药物代谢的物质。营养支持对维持治疗耐受性很重要,可适量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出现爆发痛或新发疼痛应及时联系医疗团队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