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可能导致大出血,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结肠炎的危害包括肠道黏膜损伤、贫血、穿孔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结肠炎患者出现大出血多与炎症长期未控制有关。当炎症累及肠道血管或形成深溃疡时,可能引发便血或黑便。急性发作期出血风险较高,表现为鲜红色血便或黏液脓血便,出血量较大时可能伴有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慢性结肠炎患者若反复发作,可能因黏膜糜烂导致间歇性少量出血,长期可能引发缺铁性贫血。
少数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能出现爆发性出血,出血量超过1000毫升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这类情况多见于病变范围广泛的全结肠炎患者,或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等基础疾病者。克罗恩病引起的结肠病变也可能因深部裂隙溃疡穿透肠壁导致大出血,但概率低于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炎患者应定期进行肠镜和粪便潜血检查,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若出现持续腹痛、便血或血红蛋白下降,需立即就医。治疗需根据出血原因选择药物控制炎症、内镜下止血或手术干预,同时纠正贫血和电解质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