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足部溃疡、感染、坏疽、感觉异常和关节变形。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由长期高血糖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引起。
1、足部溃疡
足部溃疡是糖尿病足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多发生在足底、足跟或足趾间。溃疡通常由轻微外伤或摩擦引起,由于神经病变导致患者对疼痛不敏感,溃疡往往不易被发现。溃疡可表现为浅表性溃疡或深部溃疡,严重时可累及肌腱、骨骼。溃疡周围皮肤可出现红肿、温度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感染。治疗需清创、控制感染,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促进愈合。
2、感染
糖尿病足感染可表现为蜂窝织炎、脓肿或骨髓炎。感染部位常有红肿、疼痛、脓性分泌物,严重时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由于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感染容易扩散且难以控制。常见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革兰阴性菌。治疗需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左氧氟沙星片等。
3、坏疽
坏疽是糖尿病足最严重的临床表现之一,可分为干性坏疽和湿性坏疽。干性坏疽表现为足部组织干燥、变黑、萎缩;湿性坏疽则伴有感染、恶臭和脓液。坏疽通常由严重缺血导致,提示血管病变严重。治疗需评估血管情况,必要时行血管重建手术或截肢。可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改善微循环。
4、感觉异常
感觉异常表现为足部麻木、刺痛、烧灼感或感觉减退,是周围神经病变的典型表现。患者可能出现袜套样感觉障碍,对疼痛、温度和振动感觉减退。这导致患者对足部创伤不敏感,容易发生无痛性溃疡。治疗可使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配合物理治疗改善症状。
5、关节变形
关节变形主要表现为夏科关节,即足部关节无痛性肿胀、畸形和活动时有骨擦感。这是由于神经病变导致关节感觉丧失,反复微创伤引起。足弓可能塌陷,形成"摇椅足"。治疗需使用矫形鞋具保护足部,避免负重,严重者需手术矫正。
糖尿病足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每日检查足部,保持足部清洁干燥,穿着合适鞋袜,避免赤足行走。发现足部任何异常应及时就医,定期进行足部专科检查。戒烟限酒,适度运动改善循环,但避免足部过度负重。饮食上注意均衡营养,控制总热量摄入,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供给,有助于伤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