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吐一般出现在妊娠5-6周,妊娠8-10周达到高峰,妊娠12周后逐渐缓解。孕吐是妊娠期常见的生理现象,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能与体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胃肠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
妊娠5-6周时,孕妇体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开始显著升高,这种激素会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蠕动减慢、胃酸分泌减少,从而引发恶心、呕吐等症状。此时孕吐症状通常较轻,主要表现为晨起恶心、食欲下降,呕吐次数较少,一般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妊娠8-10周时,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达到峰值,孕吐症状也最为明显,部分孕妇可能出现频繁呕吐、无法进食等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妊娠12周后,随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逐渐下降,孕吐症状会逐渐减轻,大多数孕妇在妊娠16周左右症状完全消失。少数孕妇可能持续至妊娠20周,极少数孕妇可能持续至分娩。
孕吐期间建议孕妇保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B6有助于缓解症状;若出现严重呕吐、无法进食、体重明显下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发生妊娠剧吐等并发症。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听音乐、散步等方式转移注意力,保持心情愉悦也有助于减轻孕吐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