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外阴营养不良需进行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激素水平检测、免疫学检查等。该病主要表现为外阴皮肤变薄、色素减退、瘙痒等症状,可能与局部营养障碍、激素水平异常、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
1、妇科检查
通过视诊和触诊评估外阴皮肤黏膜状态,观察有无萎缩、皲裂、溃疡等病变。医生会使用一次性窥器检查阴道及宫颈情况,排除合并感染。检查时需保持放松,避免因紧张影响检查结果准确性。该检查可初步判断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
2、阴道分泌物检查
采集阴道分泌物进行pH值测定、胺试验及显微镜检查,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感染等合并症。检查前24小时应避免性生活、阴道冲洗及局部用药。异常分泌物可能加重外阴刺激症状,需针对性治疗。
3、组织病理学检查
对外阴可疑病变区域进行活检,通过显微镜观察表皮厚度、角质形成细胞分化状态及真皮炎症浸润情况。这是确诊外阴营养不良分型的金标准,可鉴别硬化性苔藓、鳞状上皮增生等病理类型。活检后需保持创面清洁,预防感染。
4、激素水平检测
抽取静脉血检测雌二醇、孕酮、睾酮等性激素水平,评估卵巢功能状态。绝经后妇女雌激素下降可能导致外阴黏膜萎缩,青少年患者需排除内分泌疾病。检查建议在月经周期特定时间进行,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5、免疫学检查
包括抗核抗体、甲状腺自身抗体等检测,用于排查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白癜风、桥本甲状腺炎等合并症。部分外阴营养不良患者存在免疫调节异常,检查前应告知医生既往过敏史和用药史。阳性结果需转诊风湿免疫科进一步评估。
确诊后需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纯棉透气内裤,避免搔抓和刺激性洗剂。饮食应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可适量补充维生素A软胶囊、维生素E软胶囊等。局部可遵医嘱使用雌三醇乳膏、他克莫司软膏等药物,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出现溃疡、硬结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