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与急性蜂窝组织炎是两种不同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性疾病,主要区别在于感染部位、致病菌和临床表现。丹毒是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的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鲜红色斑块;急性蜂窝组织炎则是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引起,表现为红肿热痛且边界不清。
1、感染深度差异
丹毒病变局限于真皮层及浅表淋巴管,炎症沿淋巴管扩散形成特征性隆起性红斑。急性蜂窝组织炎累及皮下脂肪层、筋膜等深层组织,炎症呈弥漫性扩散,可能伴随脓肿形成。两者可通过超声检查或病理活检明确浸润层次。
2、致病菌种不同
丹毒90%以上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该菌分泌的透明质酸酶分解真皮基质导致特征性皮损。急性蜂窝组织炎常见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部分病例为混合感染,需通过细菌培养明确病原体。
3、临床表现区别
丹毒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火焰状隆起的鲜红色斑块,表面光滑发亮,常见于下肢和面部,伴发热等全身症状。急性蜂窝组织炎皮损边界模糊,中央可有波动感,颜色暗红或紫红,疼痛更显著,易发展为坏死性筋膜炎。
4、并发症风险
丹毒可能复发导致淋巴管阻塞和象皮肿,严重者引发败血症。急性蜂窝组织炎更易形成皮下脓肿,需切开引流,未及时治疗可导致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等。两者均需早期足量抗生素治疗,常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药物。
5、治疗重点差异
丹毒首选青霉素V钾片或注射用苄星青霉素,疗程10-14天。急性蜂窝组织炎需覆盖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选用头孢氨苄胶囊或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合并脓肿时需外科干预。患者均需抬高患肢,避免搔抓。
出现皮肤红肿热痛症状时应尽早就医,治疗期间保持患处清洁干燥,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锌制剂促进创面愈合,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加重淋巴回流障碍。日常注意皮肤防护,及时处理足癣等感染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