孢子丝菌病一般不会引起呕吐,常见症状主要有皮肤结节、淋巴管炎、溃疡、化脓性病变和全身乏力。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真菌病,多通过皮肤伤口接触受污染土壤或植物传播。
1、皮肤结节
孢子丝菌病早期表现为无痛性红色皮下结节,多出现在四肢暴露部位。结节质地坚硬,直径可达数厘米,表面可能破溃形成溃疡。这种情况可能与真菌侵入皮肤后引发局部免疫反应有关,通常需要医生开具伊曲康唑胶囊或特比萘芬片进行抗真菌治疗。
2、淋巴管炎
感染可能沿淋巴管扩散,形成串珠样排列的皮下结节,伴随淋巴管红肿压痛。淋巴管炎属于疾病进展期表现,提示真菌已突破局部防御。治疗需联合使用氟康唑注射液和外用酮康唑乳膏,严重者需静脉给药。
3、溃疡
皮肤结节破溃后形成边缘隆起的慢性溃疡,基底可见肉芽组织,可能分泌稀薄脓液。溃疡长期不愈是真菌持续活动的特征,此时应避免自行处理伤口,需医生评估后采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等强效抗真菌药物。
4、化脓性病变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脓肿、蜂窝织炎等继发细菌感染,表现为红肿热痛加剧和脓性分泌物增多。这种情况需要加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分散片控制混合感染,同时维持抗真菌治疗。
5、全身乏力
播散型孢子丝菌病可引起低热、疲倦等全身症状,但呕吐非常罕见。全身症状提示真菌可能通过血液播散至肺部或其他器官,需住院接受伏立康唑片等系统治疗,并监测肝肾功能。
孢子丝菌病患者应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抓挠皮损。从事园艺或农业劳动时需穿戴防护手套,处理伤口后彻底洗手。饮食上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但无须特殊忌口。若出现发热或皮损快速扩散,应立即就医排查是否发生全身播散。